云库科技】8月26日消息,经过多年发展,传统企业通过上云来达到数字化过程中的降本增效目的已在诸多行业内达成共识。现在,传统企业不再仅仅局限于追求降本增效,开始更多尝试通过云服务来助力自身业务创新和挖掘业务发展新机遇。

传统制造业企业中集集团就是这样一家走在数字化转型前沿的实践者。

中集集团CIO潘进杰

中集集团CIO潘进杰介绍,中集集团业务具有多元化和全球化两大特点。中集集团业务涵盖制造、服务、金融等多产业,有72000名员工分布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面对庞大的全球业务网络,中集集团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有效解决好“多元化和全球化”带来的挑战。这包括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能为中集集团员工、客户提供一致性的数字化产品的交付体验、访问时效,保障普遍适用的安全合规等。

降本增效

中集集团对数字化的要求是“更好的架构、更高的效率、更快的响应、更低的成本”,保障集团运营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基于上述目标,2017年,中集集团选择和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以SAP全模组上云为契机,正式开启上云策略。

“在2017年考虑直接全面上云,而且上公有云,这在当时算是比较激进的做法”,潘进杰强调,在上云问题上,中集集团的竞争力是依托于找到合适的专业的合作伙伴,让专家去做专业的事。

据潘进杰介绍,通过和亚马逊云科技合作后,中集集团节省了千万级的成本投入。同时,通过使用亚马逊云科技,让中集集团不管是在非洲、东南亚、还是在越南、泰国等地的业务,只需要短短三天左右时间,就能实现基础平台资源的交付,效率大幅提升。此外,在安全合规方面,中集集团不需要安排全球专家去了解全世界的安全合规要求,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专业团队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不过,中集集团的上云数字化并不仅仅停留在对降本增效的追求上。潘进杰表示:“中集集团积累了海量数据,我们也在考虑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去挖掘更大的数据价值,特别是在制造业中实现关键工艺的改善。”

共建联合实验室 用AI挖掘数据价值和业务增长点

2018年中集集团与亚马逊云科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成立联合实验室。

“联合实验室意义巨大”,潘进杰特别提到联合实验室对中集集团冷藏式集装箱的关键工艺——发泡工艺的AI化改造。

冷藏式集装箱用于中集集团海洋冷藏业务、冷链业务中,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冷链业务的安全。

在制造冷藏式集装箱时有一项关键工艺,即发泡工艺,也就是在构建集装箱的两个金属板当中通过化学工艺发泡,让集装箱金属板具备保温效果。生产一个冷藏式集装箱,发泡环节极其重要。但是长久以来,发泡用料量、发泡时间、发泡完成后的质量检测等发泡工艺主要依靠工人经验,难以形成一套标准。

面对这一生产制造环节的关键工艺,中集集团联合亚马逊云科技的力量,采用数据湖、机器学习算法等技术,在发泡板制造工艺中,通过采集关键的工艺数据,再进行AI模型建模参数分析,不断迭代优化,最终将发泡板制造工艺涉及的100多项参数调优缩减至真正对整个发泡质量影响比较大的30个左右参数。这些参数有些曾经是工人认为重要的,但是实际测试却发现并不重要。

通过持续的模型优化,目前,发泡工艺中,发泡用料量更精准,成本得到进一步优化,此外,发泡时间也从原本的30几分钟降到20几分钟,缩短了产品交付周期。潘进杰强调,“未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参数实现数字证书,发泡板的质量不再通过验箱代表的经验来判断背书,而是有一整套数字化评价标准。”

事实上,这种“联合实验室”的模式,正是亚马逊云科技业务增长赋能团队助力客户数字化创新的形式之一。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CTO刘亚霄博士介绍,目前,亚马逊云科技中国针对汽车、零售、能源、金融等十大行业均组建了业务增长赋能团队。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CTO刘亚霄博士

刘亚霄表示:“联合实验室是针对国内‘灯塔客户’的一种合作方式。中集集团是亚马逊云科技重要的战略灯塔客户,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实验室的主要的目标是针对双方在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上进行深入合作。”

“数据湖打破了传统的烟囱式和单一系统的分析模式,让数据产生价值,能够让数据来驱动决策”,刘亚霄强调,中集集团聚焦AI赋能生产制造,发泡工艺AI化改造是双方合作的一个成功典范,未来,双方还将就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诸多关键环节进行AI优化探索。赋能客户的重塑,加速客户全球业务拓展,加强本地人才培养,从而促进行业转型,助力数字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并让全社会共同受益。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